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,在线教学的兴起更突显了“互联网+”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,作为应用型大学,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教学的应有之意。经济与管理学院史红霞老师与大家分享在线教学案例——《面向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互联网+教学设计与实践》。
一、教师介绍
![](/__local/4/03/DA/A8D13BF0CF527E84FDABB0D26C9_60FEDA55_3753A.png)
史红霞 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系教授 硕士生导师;浙江省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;《管理信息系统》省精品课程负责人;《管理信息系统》省互联网+教学示范课堂负责人;《数据库原理与应用》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。
二、课程介绍
课程名称:管理信息系统
课程特点:该课程是面向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财务管理、国际商务、市场营销、工业工程、金融工程等六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,是经济、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,是一门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系统性交叉性课程。
学情分析:该课程专业覆盖面广、专业背景不同,对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,普遍反应课程理论、方法及实践难度大,不容易掌握。每年授课学生约为450人。
教学理念:以课程理论教学为基础,以社会应用需求为导向,以互联网+教学为手段,以课程互动交流为途径,将经济与管理、商业模式、产品和服务等创新型思想融入到管理信息系统分析、设计及实施过程中,以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。
三、选用的教学平台
CCtalk+本课程网站
![](/__local/E/E5/59/54B37A804413F53AEFB0BB7646D_73A22750_D62C.png)
![](/__local/3/F9/99/FDA81F73FEFBE9F51062139D67C_73A1663B_2645B.png)
1.互联网教学平台如何选择?
主要考虑几方面问题:
☉能否满足教学设计需求
☉语音及图像质量
☉教学互动是否便捷
☉是否付费等
如CCtalk、腾讯课堂、网易云课堂、雨课堂、钉钉、QQ……
四、互联网+教学设计
1.设计思路
1)如何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对《管理信息系统》课程有初步认识及了解?学什么?为什么学?怎么学?容易学吗?有用吗? ……
2)解决学生对课程理论、方法感觉抽象,学习难度大,不易掌握等问题?
3)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?
4)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,解决个性化教学问题?
5)如何引导学生开拓视野,关注与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社会应用热点,学以致用?
6)如何创建学生课程学习经验及知识分享平台,互相学习共同提高?
2.设计策略
1)组建课程群及课程组。
2)通过老师不断引导、互动、交流,每个课程组确定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选题(对学生来说,找项目选题的过程比较困难),各课程组项目选题不能相同,鼓励选一些社会应用性强并与专业相关的项目。
3)老师对课程组项目选题进行审查,不符合要求的,重新选题。
4)结合课程教学进度,分阶段按要求递交项目各项作业,如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、需求分析报告(包括系统调研、业务流程、数据流程、数据字典、功能及性能需求分析)、系统设计报告、系统实施报告等,将教学过程中比较抽象的理论、方法,通过具体项目实践,提升学生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。
5)成绩评价:老师评价(项目综合作业,交流互动,答辩)+课程组互评(交流互动,答辩)
3.设计流程
创建课程组:创建课程群及课程组(有项目的学生可招聘组员)
![](/__local/9/C8/F3/46E3A59C3FB7ABE2B7F1144836B_1E00E8F9_1CD.png)
一组一项目:注重师生互动,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找项目,解决问题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
![](/__local/9/C8/F3/46E3A59C3FB7ABE2B7F1144836B_1E00E8F9_1CD.png)
线上交流指导:跟踪学生学习过程,各课程组讨论区开放共享,老师答疑解惑及时跟进指导
![](/__local/9/C8/F3/46E3A59C3FB7ABE2B7F1144836B_1E00E8F9_1CD.png)
成绩评价:老师评价(项目综合作业,交流互动,答辩)+课程组互评(交流互动,答辩)
五、互联网+教学实践
(一)第一个阶段(2015-2017年)基于课程网站互动专区教学实践
![](/__local/D/AB/02/677239511BE048FB068ED81FB7B_56FC1EA4_21EC2.png)
![](/__local/1/61/EF/7A72AB0F1EC8A160AC5F6181B42_C51A7C21_1A67C.png)
(二)第二个阶段(2018开始)互联网教学平台CCtalk教学实践
1.互联网教学平台CCtalk教学实践模型
![](/__local/1/E7/90/720CBEE1DF6773B98DAD0F07B0E_F5951A4B_14CFF.png)
老师与学生能及时互动;
课程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,共享学习经验(每个小组项目选题不同,不存在抄袭问题),有互相激励的作用;
老师可以互动交流,对一些共性化的问题直播指导学生;
成绩评价:老师评价(项目综合报告,交流互动,答辩)+课程组互评(交流互动,答辩)。
2.操作流程
![](/__local/7/41/6D/1A9A9B8D2AD157F032CE074775E_121CD44A_5890.png)
3. 建课程群及课程组
![](/__local/C/67/AF/F2AE770900FF6779FF8272D9504_DA2C6B99_E694.png)
![](/__local/0/CE/17/451E4B89D9D55F7CF6795CE6411_4D639E5A_17028.png)
4.项目选题案例
通过互动交流指导,课程组项目选题应用性、先进性及综合性都有了较大提高。
![](/__local/D/FE/75/BDC5A771BCA47EA05D3B1292CBE_8FF0B952_9A4F.png)
![](/__local/1/59/67/7AC4334D9DCFE7BD8EEF2D1F1E5_DB7F3E29_AF81.png)
通过互动交流指导,激发学生管理创新,项目选题新颖。
![](/__local/4/01/B5/710A50DD86C8DC1995EE2B44602_DD2F15FE_EB8E.png)
![](/__local/1/0E/71/E001A3AB4264B8BA4E7E9EB4B21_2D72EDF7_F8BA.png)
5. 师生互动案例
![](/__local/D/AA/3D/E385420D3D74D6E5B5CDFA51FAB_A8246442_FC5D.png)
![](/__local/4/3D/97/D68C21D92AA7C731E5564FF5B74_B01F5090_164ED.png)
![](/__local/2/5C/6E/CA542F8FA935DC3D2C8A173D8C2_E31E926A_137F6.png)
![](/__local/6/4D/F3/1902F26B9423D80BA40C50762A9_91F64E72_2035C.png)
![](/__local/8/09/48/5D4F623683349267D81C9A484A3_17DF9717_1113F.png)
![](/__local/5/92/3B/4F84B82C172F711470DCE8EFCAC_D5EA6FA4_18809.png)
6.成绩评价:老师评价(项目综合作业,交流互动,答辩)+课程组互评(交流互动,答辩)
![](/__local/1/10/8D/ED233F794469878A137466FD626_BF5BA86F_D103.png)
六、总结与反思
如何提升直播课教学效果?
①直播预告
时间、教学内容、课前准备等信息发布,学生可提前预约,系统会提醒
②课堂组织,学生有否在认真听课
直播室点名(如何点?)
学生进直播室?人在?人在心在?
③课间实时互动,互动方式多样化
互动区回答(要求所有学生),如授课内容理解性确认、判断对与错回答,可用最简单的1、2、Y、N等;学生举手回答;老师点名回答等;互动结果作为平时成绩记录点,提升学生听课注意力。
④结合课程内容,多举一些实例,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⑤适当放慢授课语速、放大课件字号
通过互联网+教学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,项目选题从寝室、校园范围,拓展到社会应用、管理创新等,大大提升了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,教学效果提高明显。
![](/__local/C/29/53/EEE20864A378971F763CCAD837C_DF1AED17_EA43.png)